中新网海南琼海12月10日电 (记者 张茜翼)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现有各类藏品9万多件,观众走进这里,不仅可一览南海出水文物,还可利用VR技术,“跨越千里”领略三沙海岛之美;参观1:0.9复原的华光礁Ⅰ号沉船,揭开古代商船的神秘面纱……
12月9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图为采访团成员观看展览。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
12月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海南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追溯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位于琼海市潭门镇,馆内展览展示了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保护以及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经贸交往、文化交流。现有的藏品中,包括南海出水文物、历代外销文物、南海生物标本、海南历史文物、历代船模等。
12月9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海南)采访团走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图为参观者拍摄展品。中新网记者骆云飞 摄
在广袤的南海海域中,散布着众多岛、礁、滩、沙。“南海自然生态陈列”展览利用光、影、声等展示手段,结合触控、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以“南海记忆”“南海花园”“南海宝藏”“南海风云”“保护南海”为主题,通过海洋生物标本、陆地生物标本、矿物与活体海洋生物等动静结合的展示内容,全面、集中地展示南海自然生态、生物与资源的多样性。
“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介绍,20世纪90年代,国家文物部门组织实施西沙群岛文物普查和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一批古代沉船遗址和水下文化遗存,出水了大量陶瓷器、历代铜钱及石雕制品等遗物。21世纪初,在南海海域对宋代“南海Ⅰ号”“华光礁Ⅰ号”和明代“南澳Ⅰ号”等沉船开展水下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水了十分丰富的文物。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于1996年发现,2007-2008年正式发掘,出水文物万余件,以陶瓷器为主,另有铁器、木质船板以及少量铜器残片。展览以华光礁Ⅰ号沉船为核心,立足于沉船本身,通过数万件出水文物和沉船结构剖析展示,对沉船的发现、出水、船体、船货等信息进行全面释读。据介绍,华光礁Ⅰ号古代沉船丰硕的发掘成果证明了中国古代海上贸易发生的年代久远,中西方文化交流、贸易往来源远流长,以及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避风港、补给站、中继站的重要地位。(完)
中新网雄安12月10日电 (记者 崔涛)由中国铁建承建的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10日正式投入使用,将向外界有力展示雄安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建设成就,助推雄安创新创业自贸环境优化再上新台阶。
12月10日,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投入使用。 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供图。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在设计之初,就以“绿色、生态、品牌、开放、创新”理念为主旨,旨在打造集自贸区形象展示、知识普及、招商引资、政策推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交流展示中心,全景式、立体化呈现雄安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改革成效和发展活力。该展示中心建筑面积约3450平方米,地上3层,地下1层,将为枢纽片区产业导入、交流招商和企业疏解等提供支撑。
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位于昝岗组团雄安站枢纽片区2号地块雄安铁建中心项目内。雄安铁建中心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企事业单位入驻、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铁经济为重点,旨在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高端产业集聚区。
中铁建河北雄安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雷表示,未来,雄安自贸试验区交流展示中心将以自贸开放平台为依托,结合雄安铁建中心的企业优势,加强与各方的交流合作,助推雄安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发展,充分向外展示雄安自贸试验区的丰硕成果,吸引更多企业入驻雄安、扎根雄安,为雄安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产城共生 焕新雄安”主题沙龙。沙龙环节上,与会嘉宾围绕新区顶层蓝图规划、昝岗枢纽片区定位、区域优势,未来5年内雄安的发展趋势等问题,为雄安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建言献策。(完)